<返回首页
坡鹿介绍

一、坡鹿的外形特征


       坡鹿在鹿类家族中属于中等个头,体型比梅花鹿略小,头、颅、躯干十分匀称,四肢十分修长,身形矫健,体态轻盈,看上去十分清秀。雌雄坡鹿的体型差异较大,成年雄鹿的个头与成年人相近,雌鹿则要相对矮一些。

       雄鹿头上一对漂亮的鹿角,其角形比较独特,角的主干与眉枝从角基部呈钝角分开,眉枝向前伸出,再稍向前上方弯曲。主干先向后伸长,再向上向前弯曲,呈弯弓型。整个角型私英文字母“C”,主干基本不分枝。


二、坡鹿的习性

       坡鹿非常机警,视觉和听觉都极其灵敏,能分辨出很细微的可以声响。如有异动,坡鹿会密切注意事态发展,他们的眼睛会注视异动的方向,两只耳朵则像雷达一般不停转动方向,以接收信息。若有危险,坡鹿便会发出高昂的叫声并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坡鹿的奔跑跳跃能力非常强,能轻巧跳过3米高的障碍物,条约的距离可达8到9米之远,腾跃姿势非常优美,受惊逃跑时如离弦之箭,坡鹿也有着“飞鹿”的美誉。

       坡鹿休息的时候,也多是臀部朝里,头角朝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而逃离。但同时又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不明情况的扰动,有时会用清澈无辜的眼神驻足观望一段时间,甚至还会主动走近看个究竟,然后再抛开;在逃跑的过程中也是一步三回头,跑几步会停下看看情况,若感觉危险解除,则会恢复正常活动。

       坡鹿非常留恋家园,即使被反复驱赶,也会尽量周旋,过一段时间又会重返家园。然而,正是这种习性,给偷猎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坡鹿多栖息于200米以下的低地丘陵、灌木草丛、稀树草地。坡鹿之所以叫坡鹿,是因为它们喜欢在“坡”上活动,这里的“坡”是海南方言,他的意思是指平缓之地。他们不在山地活动,即使受到人类干扰,也不会进入山岭之中,这样可以减少体能消耗。坡鹿在选择栖息地点时,喜欢在离水源、食源较近,离人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活动。在发情交配季节,坡鹿常在开阔地带活动,而到了雄鹿脱角生茸、雌鹿孕产时节,他们便纷纷离开开阔地带,在灌木从或树林中将自己隐藏起来。

       坡鹿的食谱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草本植物,另一类是木本植物。坡鹿还喜欢采食花果,比如木槿花和链荚豆。也通过舔食盐碱土来补充矿物质和盐分。

       坡鹿每年会换两次毛,夏天一次,冬天一次。夏天的毛比较短,毛色也比较富有光泽,颜色主要是棕黄、棕褐或者棕红色,下巴、腹部、臀部以及四肢内侧的毛色较淡;背脊中间有一条颜色较深的中线,呈棕黑色,沿着背脊中线两侧规律地散布着一些白色斑点。

       冬天的毛比较长,毛色较为暗淡,与夏天的毛相比更为粗糙一些。这时,雌鹿与亚成年雄鹿毛色总体呈草黄或者黄褐色;成年雄鹿毛色多为灰褐、棕褐及棕黑色。此外,在冬天,坡路的下巴、颈部、腹部以及臀部的淡色毛会比较暗淡,呈现灰白褐色或者棕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