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时期,公安交警部门作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力量,承载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责任使命。为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全面展现海南公安交警在自贸港建设中的新形象和新风貌,营造学习楷模、崇尚楷模、争当楷模的浓厚氛围,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特别推出“闪耀‘警’色 护航自贸港”海南交警先进事迹系列报道,通过媒体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海南公安交警队伍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充分展示海南交警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凝聚和弘扬公安交警队伍正能量。
在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发生后,根据现场留下的一块车辆后视镜碎片,锁定逃逸车辆的具体位置,需要多久时间?两年前,三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王上吉给出的答案是:四小时。
有人说,交警工作最艰苦的是三尺岗台,最难干的就是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事故民警不仅要有刑警侦查破案的思维,还要有片警调解纠纷的能力。这一切,王上吉深有体会。从警15年来,他一直扎在交通事故处理领域,锤炼过硬本领。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尽职完善每一起案件证据链,至今处理死亡交通事故600多起。他心系事故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耐心劝说,细心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然而,比起处理事故,王上吉更想看到的是少事故、无事故,“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出行、平安回家。”他说。
王上吉。记者 张宏波 摄
学习专研的“有心人”
2010年2月,王上吉正式成为一名交通事故民警。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王上吉主动请缨,尽可能多地参与事故处理,边看,边学,边整理,不断积累事故处理程序与方法,并尽量克服面对血腥现场时内心的不适感。同时,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翻阅法律、业务方面的相关书籍,向前辈请教学习,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工作中。
王上吉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因为他深知,自身业务素质是公正执法的基石。日积月累,他也逐渐成为了事故处理岗位的业务能手。
王上吉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2017年,三亚市天涯区育秀路火车站前路段,一辆小轿车碰撞行人后逃离现场,行人当场死亡。肇事者为蒙混过关,指使自己的儿子顶替其冒充肇事驾驶人,在事发后几个小时来到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投案。
王上吉参与了这起案件的侦破。尽管已有人投案,但办案民警认为,案件仍存在多处疑点。于是,一边对主动投案者立案调查,一边将事故现场遗留的痕迹证据实现逐一对应。经过近16个小时的连续排查走访,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肇事逃逸驾驶人家属思想工作后,肇事逃逸驾驶人最终迫于压力,承认了其酒后驾驶、交通肇事逃逸和让儿子与他人相互串供、提供虚假证言的事实。
“交通死亡事故案件对于证据的要求较高,特别是涉及交通肇事罪的案件,调查过程中,证据链就更需要完善,这样才能查清真相,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还逝者公道。”王上吉说。
王上吉在工作中。记者 张宏波 摄
处理事故的“细节控”
2019年11月,王上吉成为三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这是一个专门与交通死亡事故案件打交道的部门。
“众多交通事故案件中,最困难就是死亡逃逸事故的查缉侦破。死亡逃逸事故最重要的是现场勘察,有时候现场的一块碎片,就能锁定肇事车辆。”王上吉说。
2023年5月20日,三亚吉阳区技师学院门口发生一起小车碰撞行人后逃逸的事故。接警后,王上吉立即率队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勘查、提取痕迹物证,经过仔细查验,现场只留下一块后视镜碎片。为了尽快找到涉事车辆,王上吉调出事发时过往近20辆车的行车记录仪,与同事加班加点,反复推敲,凭借对沿途监控的细致分析以及长年办案的经验,他迅速锁定嫌疑车辆逃跑路线。
王上吉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时间紧迫,王上吉一刻没有松懈,第一时间带领同事前往目标区域,经过一次次摸排、查找,终于在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逃逸车辆。此时,距离接警时间仅4个小时,就将肇事嫌疑人绳之以法。
凭一小块后视镜碎片,便破解一起逃逸案件,这是王上吉经年累月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认真细致的缩影。“现场勘查不能漏掉一丝痕迹,如果勘查不细致,遗落重要证据,可能会导致案件无法侦破。”王上吉说。
自担任事故重案中队长以来,王上吉共处理交通死亡事故293起,立刑事案件10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1人,行政拘留8人。2019年至2024年,侦破交通肇事死亡逃逸事故5起,破案率100%。截至目前,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个人嘉奖5次。
王上吉在工作中。记者 张宏波 摄
定责公正的“暖心人”
作为重案中队中队长,除了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制作事故认定书,王上吉日常工作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纠纷调解。
王上吉对常用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法律法规倒背如流,面对复杂的事故现场和棘手的群众调解工作,他总能游刃有余。事故取证及时、到位、准确,为事故责任的准确划分提供充足有效的证据,让当事人能够清晰、直观的了解事故的成因以及责任划分的依据。对当事人有争议的案件,王上吉会和当事人尽量进行法律法规的解释。
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当事双方是一种对立情绪,小则谩骂,大动干戈时有发生。因此,交通事故调解,不仅需要公正,更多时候需要人文关怀。2024年9月发生在吉阳区的一起交通死亡事故的死者是外地人,家属得知情况后从外地赶来,希望能够案件能够尽快处理,本着急群众之所急的原则,王上吉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鉴定机构和做好调查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具事故认定书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认定书出具当日双方就调解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书,当事人家属为了表示感谢还赠送了锦旗。
“但其实我是不愿意收锦旗的。”王上吉这样说,锦旗虽然代表群众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但背后往往却是交通事故的血泪和逝者亲属的悲痛。比起处理事故,王上吉更想要少事故、无事故。“平平安安出行,开开心心回家才是最好的。”
王上吉用耐心和公正,调解每一起能调解的案件,让双方当事人满意而归。2019年11月至今,王上吉化解交通事故纠纷达250余起。
王上吉在工作中。记者 张宏波 摄
预防事故的“智多星”
因为不愿看到交通事故的发生,王上吉投入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以期降低事故发生率。
王上吉曾在工作中发现,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两侧护栏的反光贴在夜间已经基本没有反光效果,夜间行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于是,他主动作为,利用休息时间在夜间驾车排查需整改的路段,提出在护栏上安装反光道钉,形成隐患报告上报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并推进整改事宜。
2022年以来,王上吉对在事故中发现的隐患提出整改意见319条,推动了260余条隐患的整改治理,死亡事故指标逐年下降,2023年与2021年相比,死亡率大幅降低41.38%。
王上吉在工作中。本人供图
王上吉还是海南省事故处理岗位的业务教官,多次在海南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向全省事故处理员授课培训,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行。同时,他还有针对性地对三亚市各辖区事故中队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结合多年事故处理经验和体会,为参加培训的事故处理人员传授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事故处理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办案能力。
2024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三亚举办。王上吉对参加运动会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的1500余名驾驶人开展了6场次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助力运动会交通安全保障工作。
时光穿梭,十几年转瞬即逝。但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王上吉依然奔跑在交通事故处理一线,诠释着交通事故处理民警的责任与使命。